载入中...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寻医问药 >> 内科 >> 血液科 >> 贫血

缺铁性贫血症状是面色苍白,有否有效改善方法?

网友    性别:女  年龄:0  婚育情况:未婚
2016-12-22 15:14:07 | 浏览:445

医生你好,患者 女,29岁。总感觉没什么力气,头晕,心慌,而且面色苍白,之前查过贫血三项,显示为缺铁性贫血 ,请问我这个情况是贫血引起的吗?还需做什么检查呢?谢谢!

 

就诊情况:未就诊

我来帮他解答
对不起,您还未登录,请先登录再进行回复!点击登录
陈旭艳医生回复 发表于 2016-12-22 16:38:17

缺铁性贫血病因概要:
 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有以下几个因素有关:消化道慢性失血等慢性失血、婴儿或青少年快速生长、妊娠、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等均可造成铁需求增加;摄入不足、老年人胃黏膜萎缩,胃酸减少或缺乏等造成的吸收不良、铁丢失增加、生长需求、妊娠和哺乳等需求增加。
  缺铁性贫血详细解析:
  病因
  在正常情况下,机体对铁的吸收和排泄维持动态平衡。体内的铁呈封闭式的循环,人体一般不会缺铁。造成缺铁的病因可分为铁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两大类。
  1.慢性失血
  消化道慢性失血最为常见,如消化系统肿瘤、消化性溃疡、息肉、痔、食管裂孔疝等。此外,泌尿系肿瘤、膀胱炎引起的血尿,支气管扩张或肺癌引起的咯血,妇女生殖器官肿瘤引起的阴道出血也较常见。
  2.摄入不足
  婴儿或青少年快速生长、妊娠、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等均可造成铁需求增加。长期摄取含铁最低的食物或偏食,或因龋齿、牙齿脱落,咽喉和食管疾病所致的吞咽困难,引起缺铁性贫血。
  3.吸收不良
  老年人胃黏膜萎缩,胃酸减少或缺乏,或胃切除术后致铁吸收不良;慢性腹泻,或因老年性便秘,长期使用缓泻剂造成营养缺失。
  4.铁丢失增加:见于慢性消化道失血(如痔疮、消化道溃疡、肿瘤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)、女性月经过多、急性失血、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而接受放血疗法。每天大于20ml的红细胞丢失即超过正常饮食摄入的铁量。
  5.需求增加
  生长需求、妊娠和哺乳。
  分期
  1.一期至铁负平衡期:原因包括铁摄入不足、铁吸收不良和失血。这一阶段身体需要的(或丢失的)铁超过从饮食中吸收的铁,机体会动员储存铁来代偿,铁储存检查会出现异常:血清铁蛋白下降或骨髓铁染色显示缺铁。只要体内仍有储存铁存在,血清铁、总体结合力、红细胞铁卟啉仍在正常水平,红细胞形态也表现正常。
  2.二期至缺铁造血期:这一期中储存铁耗竭,血清铁开始下降。血清铁<15μg/L提示储存铁耗竭。只要血清铁正常,红系造血就不会受到影响,转铁蛋白饱和度降至15%~20%时,将会影响红系造血。
  3.三期至缺铁性贫血期:此时转铁蛋白饱和度10%~15%,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积开始下降。轻度贫血时(血红蛋白l00~130/L),骨髓呈低增生性表现;贫血加重时(70~80/L),则出现低色素、小细胞性贫血,血涂片中血细胞形态发生改变(poikilocytes)及出现靶形红细胞,之后骨髓出现无效红系造血。如重度缺铁性贫血持续存在,骨髓多表现为红系增生

 临床表现症状的轻重与贫血的程度和贫血的进展速度有关。

  1.病史
  既往有月经过多等慢性失血性疾病史;有长期偏食、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营养不良等病史。
  2.症状
  症状主要与组织缺氧有关,其表现有贫血本身的症状,也有代偿功能的症状。
  1).贫血的表现
  乏力、心悸、气短、头晕、头痛和耳鸣等。血红蛋白水平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之间不完全相关。
  2).组织缺铁表现
  头痛、烦躁、异食癖、反甲、青色巩膜、舌炎、口角炎、唇炎、吞咽困难、皮肤干燥、毛发枯黄、生长发育迟缓和抗感染能力下降等。
  3)特殊表现
  ①指甲扁平、无光易脆裂.重者可呈反甲(匙状指甲)。
  ②异食癖。
  ③巩膜变薄发蓝。
  ④Plummer—Vinson或Patterson—Kelly综合征,表现为口角炎、舌炎、口腔灼痛、吞咽困难。
  3.体征
  皮肤黏膜苍白、皮肤毛发干燥、指甲脆薄以及口腔炎、舌炎等。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水肿,视乳头盘苍白,边缘模糊。
  4.贫血的程度
  一般可分为4度,轻度:红细胞(3.0~3.5)×10^12/L,血红蛋白91~100g/L;中度:红细胞(2.0~3.0)×10^12/L,血红蛋白61~90g/L;重度:红细胞(1.0~2.0)×10^12/L,血红蛋白31~60g/L;极重度:红细胞≤1.0×10^12/L,血红蛋白≤30g/L。

检查

 一、实验室检查:

  1、血象
  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(MCV<80fl、MCH<27pg、MCHC<30%)。红细胞指数改变的程度与贫血的时间和程度相关。红细胞宽度分布(RDW)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意义很难定,正常为(13.4±1、2)%,缺铁性贫血为16.3%(或>14.5%)特殊性仅为50%~70%。血片中可见红细胞染色浅淡,中心淡染区扩大,大小不一。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轻度增多。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,分类正常。血小板计数在有出血者常偏高,在婴儿及儿童中多偏低。
  2、骨髓象
  骨髓检查不一定需要,除非是需要与其他疾患的贫血相鉴别时。骨髓涂片表现增生活跃,幼红细胞明显增生。早幼红及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,染色质颗粒致密,细胞质少,血红蛋白形成差。粒系和巨核细胞系正常。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。细胞外铁缺如。
  二、生化检查:
  (1)血清铁测定:血清铁降低<8.95μmol/L(50μg/dl),总铁结合力增高>
  64、44μmol/L(360μg/dl),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。由于血清铁的测定波动大,影响因素较多,在判断结果时,应结合临床考虑。在妇女月经前2~3天、妊娠的后3个月,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会降低,但不一定表示缺铁。
  (2)血清铁蛋白测定: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/L。但在伴有炎症、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,应结合临床或骨髓铁染色加以判断。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铁染色均减少或缺如。
  (3)红细胞游离原卟啉(FEP)测定: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,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,是较为敏感的方法。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,FEP亦会增高。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。
  (4)红细胞铁蛋白测定:用放射免疫法或酶联免疫法可以测定红细胞碱性铁蛋白,可反映体内铁贮存的状况,如<6.5μg/红细胞,表示铁缺乏。此结果与血清铁蛋白相平行,受炎症、肿瘤及肝病的影响较小是其优点。但操作较复杂,尚不能作为常规使用。
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:男性血红蛋白<120g/L,女性血红蛋白<110g/L,孕妇血红蛋白<100g/L;MCV<80fl,MCH<26pg,MCHC<0.31;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。血清铁<10.7mmol/L,总铁结合力>64.44mmol/L,运铁蛋白饱和度<0.15。血清铁蛋白<14mg/L。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,铁粒幼红细胞<15%。
  为明确贫血的病因或原发病,尚需进行:多次大便潜血、尿常规检查,必要时还应进一步查肝肾功能,胃肠X线检查、胃镜检查及相应的生化、免疫学检查等。

诊断标准:

  1、血象:轻度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,重度贫血为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,红细胞平均体积(MCV)<80fl,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(MCH)<28pg,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<30%,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一,小者多见,形态不规则,出现少数椭圆形,靶形和不规则形红细胞,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,甚至变成狭窄环状,网织红细胞多数正常,急性失血时可暂时升高。
  2、骨髓象:骨髓显示细胞增生活跃,主要为幼红细胞增多,幼红细胞体积较小,胞浆发育不平衡。
  3、血清铁:血清铁明显降低。
  4、红细胞原卟啉:因缺铁而血红素合成减少,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游离原卟啉500μg/L(正常200~400μg/L)。
  5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:血红蛋白(Hb)男性小于120g/L,女性小于110g/L;MCV小于80fl,MCH小于26pg,MCHC小于0.31。
  6、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及临床表现。
  7、血清铁小于10.7μmol/L(60μg/dl),总铁结合力大于64.44μgmol/L(360g/dl)。
  8、运铁蛋白饱和度小于15%。
  9、骨髓细胞外铁消失,细胞内铁小于15%。
  10、胞游离原卟啉(FEB)大于0.9μmol/L(50g/dl)。
  11、血清铁蛋白(SF)小于14μg/L。
  12、铁剂治疗有效。
  13、慢性感染性贫血。
  14、铁粒幼细胞性贫血。
  15、维生素B6反应性贫血。
  16、地中海贫血。
  仔细询问及分析病史,加上体格检查可以得到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线索,确定诊断还须有实验室证实,临床上将缺铁及缺铁性贫血分为:缺铁,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3个阶段,其诊断标准分别如下:
  1、缺铁或称潜在缺铁:此时仅有体内储存铁的消耗,符合(1)再加上(2)或(3)中任何一条即可诊断。
  (1)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。
  (2)血清铁蛋白<14μg/L。
  (3)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<10%或消失,细胞外铁缺如。
  2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:指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,但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减少尚不明显,符合缺铁的诊断标准,同时有以下任何一条者即可诊断。
  (1)转铁蛋白饱和度<15%。
  (2)红细胞游离原卟啉>0.9μmol/L或>4.5g/gHb。
  3、缺铁性贫血: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减少明显,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,诊断依据是:①符合缺铁及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诊断;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;③铁剂治疗有效。
  诊断评析:
  (1)血清铁测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:不能单独成为诊断缺铁的指标,应强调具备血清总铁结合力>64.44μmol/L(360μg/L),转铁蛋白饱和度<15%,才能诊断为缺铁,单有血清铁降低,不能诊断为“缺铁”,因为不易与其他铁利用障碍引起的血清铁降低(如慢性病贫血)相鉴别,同样如总铁结合力<64.44μmol/L(360μg/L),转铁蛋白饱和度>15%,不能诊断为“缺铁”。
  (2)过去认为骨髓铁染色示骨髓可染铁消失是诊断缺铁的“金标准”:自20世纪70年代采用放免法测定铁蛋白后,很少再用,因为骨髓铁染色法要求制作条件高,且常受不同部位骨髓取材结果不一致的影响,故在临床上血清铁蛋白测定已代替骨髓铁染色法成为诊断缺铁的“金标准”,目前认为血清铁蛋白1μg/L约等于100mg的铁贮存量。
  (3)临床上不少缺铁性贫血患者常与各种慢性疾病(包括炎症,肿瘤和感染)合并存在:血清铁蛋白水平受慢性疾病的影响会有增高,对慢性疾病患者伴缺铁时血清铁蛋白的标准尚未统一(有的文献认为应大于60~140μg/L),对这类患者除仔细分析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外,最好进一步测转铁蛋白受体(缺铁时应该增加)或红细胞铁蛋白(<5μg/ml细胞为缺铁)。
  鉴别诊断:
  主要与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相鉴别。
  1、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(地中海贫血)常有家族史,血片中可见多数靶形红细胞,血红蛋白电泳中可见胎儿血红蛋白(HbF)或血红蛋白A2(HbA2)增加,患者的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,骨髓可染铁均增多。
  2、慢性病贫血血清铁虽然降低,但总铁结合力不会增加或有降低,故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增加,血清铁蛋白常有增高,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数量减少,巨噬细胞内铁粒及含铁血黄素颗粒明显增多。
  3、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临床上不多见,好发于老年人,主要是由于铁利用障碍,常为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,血清铁增高而总铁结合力正常,故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,骨髓中铁颗粒及铁粒幼细胞明显增多,可见到多数环状铁粒幼细胞,血清铁蛋白的水平也增高。

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概要:

  缺铁性贫血一般性治疗包括增加营养和食用含铁丰富的饮食。口服铁剂是首选方法。也可注射铁剂。当血红蛋白<60g/L,应少量多次输血。酌情给维生素Kl、卡巴克络、维生素C等。
  缺铁性贫血的详细治疗:
  治疗治疗原则是补充铁剂和去除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。一般性治疗包括增加营养和食用含铁丰富的饮食,对胃肠道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给予对症处理等。
  一、病因治疗
  病因治疗对纠正贫血的效果、速度、原发疾病的治愈及防止其复发均有重要的意义。
  二、铁剂治疗
  1.口服铁剂
  是首选方法。一般选用二价铁。常用的有琥珀酸亚铁(速力菲),100mg,100mgtid;富马酸亚铁(富血铁),200mgtid;硫酸亚铁控释片(福乃得),0.5gqd。上述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、腹痛、腹泻、便秘等,此时可与食物一起服用。也可选择多糖铁复合物(力蜚能),150—300mgqd,胃肠道反应少。
  2.注射铁剂
  (1)适应证
  肠吸收不良、连续失血或不能耐受口服铁剂。
  (2)药物
  右旋糖酐铁:首次50mg,以后100mg深部肌注,qod;右旋糖酐铁(科莫非)。100一200mg加至100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滴。初次先给予25mg左右,如60分钟无不良反应,再给予剩余的剂量。每周2~3次给药。蔗糖铁注射液(维乐福):100—200mg加至100ml的生理盐水中缓慢静滴。首次使用同科莫非。
  (3)所需注射用铁总量
 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:铁的总剂量(mg)=(150-患者血红蛋白昏g/L)x患者体重x0.33。
  (4)治疗反应
  铁剂治疗一般7天左右网织红细胞达高峰,血红蛋白2周上升,升至正常需1-2个月。如血红蛋白恢复不满意,应寻找原因。静脉补铁血红蛋白上升的速度不比口服补铁快。
  三、输血
  当血红蛋白<60g/L、应少量多次输血,避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急性左心力衰竭。有条件者输浓缩红细胞。
  四、产时及产后的处理
  中、重度贫血产妇临产后应配血备用。酌情给维生素Kl、卡巴克络、维生素C等。严密监护产程,防止产程过长,可阴道助产缩短第二产程,但应避免产伤的发生。积极预防产后出血,当胎儿前肩娩出后,肌注或静注缩宫素10U或麦角新碱0.2mg,或当胎儿娩出后肛门置入卡前列甲酯栓1mg。出血多时应及时输血。产程中严格无菌操作,产后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。

 护理:

采用铁质炊具,对预防缺铁性贫血有益处;对于婴儿、幼儿、青少年、孕妇应多食含铁量丰富的食物;对月经量过多的妇女和有慢性失血的病人更应多补充含铁高的食物;补充充足的蛋白质积极正确地治疗原发病。

  缺铁性贫血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病是否能治疗。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,对长期偏食和素食的人,要进行营养宣教,使其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。补充富含铁的食物,如海带、紫菜、木耳、香菇、豆类及其制品,各种肉类、禽蛋类、动物肝脏等。
  缺铁性贫血患者饮食宜忌:(以下资料仅供参考,详细情况询问医生)
  (1)高蛋白饮食。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,应注意膳食补充,每日数量以80克左右为宜,可选用动物肝脏、瘦肉类、蛋、奶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。
  (2)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,含铁量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、肾、舌,鸭肫、乌贼、海蜇、虾米、蛋黄等动物性食品,以及芝麻、海带、黑木耳、紫菜、发菜、香菇、黄豆、黑豆、腐竹、红腐乳、芹菜、荠菜、大枣、葵花子、核桃仁等植物性食品。提倡使用铁锅。
  (3)膳食中应包括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,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对防治贫血有很好效果。
  (4)忌饮茶,尤其是忌饮浓茶,因茶中鞣酸可阻止铁的吸收。
  (5)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,如偏食、素食主义等。
  食疗方:
  脾气虚弱型
  [临床表现]面色萎黄或苍白、神疲乏力、纳少便溏,舌质淡红,苔薄腻,脉细。
  [食疗药膳]
  1.猪血炒紫菜:猪血印克,紫菜300克(泡好),同放入铁锅炒熟吃。
  2.黄芪鸡汁粥:黄芪30克,母鸡1只(1000克),粳米100克,将母鸡宰杀去毛及内脏(切块),和黄芪放入锅加水煮成浓汤,用此浓汤和粳米煮粥,调味食用。
  3.红参圆肉粥:红参10克(切片),圆肉15克,粳米100克,同煮粥食用。
  4、猪血菠菜汤
  [组方]新鲜菠菜500克,猪血250克,盐、味精适量。
  [做法]:菠菜洗净,用开水烫一下,切段。猪血洗净,切小块先放入锅铁锅内加水煮开,然后加入菠菜一起煮汤,熟后根据个人口味调味。每日或隔日一次,连服2―3次。
  [功效]猪血价廉物美,每100克含铁高达45毫克,堪称“养血之王”。中医认为菠菜性甘凉,能养血、止血、敛阴、润燥。因此此汤具有补铁养血之功效。
  气血两虚型
  [临床表现]面色苍白、倦怠无力、头晕心悸、少气懒言,舌质淡胖,苔薄白,脉濡细。
  [食疗药膳]
  1.当归枸杞猪肝煎:当归15克,枸杞15克,猪肝60克,煮汤调味服食。
  2.黑豆圆肉大枣汤:黑豆50克,圆肉20克,大枣50克,水煎煮熟服。
  3.木耳枣肉汤:黑木耳10克,大枣15枚,瘦猪肉60克,共煮汤食用。每日2次。
  4.阿胶红枣木耳粥
  [组方]阿胶15克,红枣10枚,黑木耳10克,糯米100g。
  [做法]:将阿胶捣碎备用。黑木耳温水泡发,洗净。大枣去核。将黑木耳、大枣与糯米煮粥将熟时,加入阿胶,搅化即可。每日早、晚餐温热服食。
  [功效]黑木耳益气补血,每1百克黑木耳里含铁98毫克,是各种食物中含铁量最高的。阿胶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,明显提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;红枣养血补气。此粥益气补血,适用于血虚头晕及缺铁性贫血等症。
  5、芹菜炒猪肝
  [组方]:猪肝200克,芹菜300克,酱油25克,糖、盐适量。
  [做法]:1.将猪肝去筋膜,洗净切成薄片,加适量盐搅匀,待用。
  2.芹菜洗净,切段。
  3.将油锅烧至六成油温,投入猪肝,待变色后,倒入漏勺沥油。
  4.锅中留油少许,投入芹菜旺火煸炒,待熟前加入酱油、白糖、精盐,再倒入猪肝,翻炒几下,立即出锅。
  [功效]本菜谱富含铁质和叶酸,对于有贫血倾向的妇女和婴幼儿是日常食补的佳品。

  1)做好喂养指导:提倡母乳喂养,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品,如肝、瘦肉、鱼等,并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。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适当补充铁剂。
  2)婴幼儿食品加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。
  3)对早产儿、低体重儿应及早给予铁剂预防。
  4)在钩虫流行区应进行大规模的寄生虫防治工作
  5)及时根治各种慢性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等。

并发症

  易感染,如伴有口腔炎,舌炎等,贫血严重时可并发贫血性心脏病。

陈旭艳 | 向该医生提问

厦门市第二医院 - 主任医师

陈旭艳医生回复 发表于 2016-12-22 16:40:17
建议就诊血液科,厦门市第二医院血液科,预约电话,96166,我的门诊,周二,三,五上午。

陈旭艳 | 向该医生提问

厦门市第二医院 - 主任医师

分享到:
0.4778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