载入中...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寻医问药 >> 内科 >> 血液科 >> 白细胞减少

白细胞低的需要怎么治疗?

网友    性别:女  年龄:0  婚育情况:未婚
2016-12-05 10:55:29 | 浏览:642

 患者女,52岁。症状描述,血常规白细胞特别低大概一年多了 ,以前吃过一段增加白细胞的药物, 总是前胸后背疼 憋气 嗓子鸣响, 睡不好多梦 ,也在当地医院看过心脏没有问题,。

请教医生,像我这样是什么原因导致白细胞低的 ?怎么治疗 才能有效的改善呢?谢谢! 

 

 

就诊情况:未就诊

我来帮他解答
对不起,您还未登录,请先登录再进行回复!点击登录
陈旭艳医生回复 发表于 2016-12-16 15:35:05

就诊血液科,厦门市第二医院血液科,预约电话96166,我的门诊,周二,三,五


白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白细胞绝对计数持续低于4.0×10^9/L。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主要成分,所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常导致白细胞减少。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,在成人低于2.0×10^9/L时,在儿童≥10岁低于1.8×10^9/L或﹤10岁低于1.5×10^9/L时,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(neutropenia);严重者低于0.5×10^9/L时,称为粒细胞缺乏症(agranulocytosis)。本病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可分为轻度、中度、重度白细胞减少症。一般轻度减少的患者临床上不出现特殊症状,多表现为原发病症状。中度和重度减少者易发生感染和出现疲乏、无力、头晕、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。

从中性粒细胞发生的过程看,在骨髓中可为干细胞池(多能造血干细胞—粒系定向祖细胞)、分裂池(原始粒细胞—中幼粒细胞)、贮存池(晚幼粒细胞—中幼粒细胞)。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多贮存于骨髓,是血液中的8~10倍,可随时释放入血。中性粒细胞至血液后,一半附于小血管壁,称为边缘池;另一半在血液循环中,称为循环池。结合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动力学,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大致分为三类:中性粒细胞生成缺陷,破坏或消耗过多,分布异常。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机制复杂,可以是单一因素,但更多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。

治疗方法

对可疑的药物或其他致病因素,应立即停止接触。继发性减少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,急性白血病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感染等经过治疗病情缓解或控制后,粒细胞可以恢复正常。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。

轻度减少者不需特别的预防措施。中度减少者感染率增加,应减少出入公共场所,并注意保持皮肤和口腔卫生,去除慢性感染病灶。粒细胞缺乏者,应考虑采取无菌隔离措施,防止交叉感染。感染者应行血、尿、痰及感染病灶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及影象学检查,以明确感染类型和部位。在致病菌尚未明确之前,可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,覆盖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,待病原和药敏结果出来后再调整用药。若3~5天后无效,可加用抗真菌治疗。病毒感染可加用抗病毒药物

造血生长因子,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(rhG-CSF)、重组人粒细胞-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(rhGM-CSF),治疗粒缺患者疗效明确,可使中性粒细胞迅速增多,并增强其吞噬杀菌及趋化功能。常用剂量为2~10ug/(kg·d),常见的副作用有发热、肌肉骨骼酸痛、皮疹等。

碳酸锂有刺激骨髓生成粒细胞的作用,常用量为:0.6~0.9g/d,副作用为轻度胃灼热感、恶心乏力等,肾脏疾患者慎用。

陈旭艳 | 向该医生提问

厦门市第二医院 - 主任医师

分享到:
0.5345s